《2021-2035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公示

收藏文章

据悉,大连自然资源局公示《2021-2035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本规划是对大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全域性、综合性、纲领性规划,是引领大连国土空间发展的战略蓝图、刚性约束、政策平台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县区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

按照国家、辽宁省工作部署,大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围绕“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愿景目标,加快推动大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自北向南延伸入海,形成“一脊三阶”丘陵半岛的地理特征和山海相依的滨海风貌。近百年来的历史风雨洗礼,赋予大连“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质,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陆域总面积: 1.3 万平方公里

海域总面积: 2.9 万平方公里

岸线总长度: 2200 余公里

市辖行政区划: 7 区、 2 (县级)市、 1 县

市域常住人口: 745 万人

注:本公示草案为征求意见稿,所有数据和内容以*终批复为准

 

规划原则

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低碳可持续 打造高质量发展 新示范

全域统筹:优化空间资源配置 建立协同发展 新体系

韧性适应:提高国土空间承载力 塑造山海形胜 新格局

品质提升:彰显多元文化内涵 树立海洋城市 新标杆

高效治理:注重政策机制创新 构建城市治理 新秩序

规划范围

大连市行政辖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7个市辖区,瓦房店市、庄河市2个县级市,长海县1个县,总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1、开放引领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1 目标愿景

城市愿景

将大连建设成为“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

城市性质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高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独具魅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2 发展目标

至2025年

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省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大连、数字大连、宜居大连、幸福大连、平安大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构建振兴发展新格局。

至2035年

北方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达到新高度,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呈现新气象,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

至2050年

全面建成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成为开放创新、时尚浪漫、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文化名城,引领东北振兴发展,成为承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2、区域协同 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

 

2.1 区域协同思路

¤开放协同,发挥大连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作用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双循环”战略,打造东北亚陆海战略支点,对外拓展国际市场,对内促进辽中南城市群协同发展。

¤战略协同,强化大连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

向北强化“沈大双核”联动,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向西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引领东北全面振兴;向南联动山东半岛胶东滨海城镇带,构建大连创新开放格局。

¤陆海协同,促进大连引领辽宁全面向海发展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发挥龙头作用,协同黄海、渤海两翼城市,加强海洋资源和空间协同,提升港口效能和临港产业能级,培育东北亚重要的海洋经济一体化战略协同区,引领辽宁建设海洋强省。

 

2.2 区域生态协同

¤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巩固辽东山地丘陵屏障

实施流域水系廊道、环渤海森林绿道、重点生态源的协同建设,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为核心,加强辽东山地丘陵屏障协同保护。

¤加强海岸线保护共治,共建沿海防护带屏障

修复海岸线,加强海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构建以海防林、湿地为主体的综合生态防护带,增强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

¤推进海域生态共治,保护海湾海岛环境

保护和修复重要河口、滩涂及浅海水域、自然岸线与海岛,保护黄、渤海海域环境,保护海陆生物多性样,保护斑海豹、黑脸琵鹭等珍稀动物,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分布区,完善海洋生态网络。

 

2.3 区域交通协同

¤提升空港枢纽服务能级,加强区域航空港群联动

加快推进金州湾新机场建设,完善集疏运系统,提高对周边城市的服务效率。推动大连、沈阳、哈尔滨三地机场共同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共建智慧绿色航空港群。

¤协调推进辽宁沿海港口发展,促使港口功能协调布局

加强大连港与环渤海港口的分工合作,注重功能互补、提升港群综合协作能力,支撑我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打通国家东部沿海通道,进一步融入区域陆路交通网络

完善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拓展大连至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的多方向联系通道。推动渤海海峡通道建设,积极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大连与东南沿海城市协同发展。

 

2.4 构建区域战略协同区

¤西部渤海湾战略协同区

联动营口、盘锦,强化港口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港航物流中转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北部辽东山地战略协同区

促进瓦房店、庄河、岫岩、盖州等北部山地地区的协同发展,共保共治生态环境,打造区域水源涵养生态绿核,共同构筑辽东山地丘陵屏障。同时,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强化文旅融合协作。

¤东部黄海海岸战略协同区

推进庄河城区、皮杨、花园口、东港、丹东城区以及长海的协同发展,打造辽宁对外开放的新空间。

连接中-日-韩大通道与辽-珲-俄新通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滨海生态环境治理,形成集产业、生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战略空间。

¤南部渤海海峡战略协同区

加强辽中南城市群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实现沈大发展轴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接,在多方面开展区域协作,推进海域生态环境联动治理。

 

3、城乡统筹 促进紧凑组团发展

 

3.1 低碳型城市空间模式

强化大连沿沈大和丹大廊道发展的紧凑型、组团式发展格局,形成绿色低碳交通支撑、陆海自然空间融合、城乡低碳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3.2 城镇圈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形成14个城镇圈,包括:3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4个产业主导型城镇圈、1个海洋主导型城镇圈、6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针对跨行政区的城镇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3.3 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建设大连美丽宜居乡村

优化乡村空间,促进乡村振兴,优先保护生态用地和耕地,合理安排宅基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中心村:联合周边村庄建设新型社区,突出乡村特色发展。保留村: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分类引导风貌,尊重山水与传承文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图景。

⊙引导乡村分类有序发展

⊙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特色示范乡村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

 

3.4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农用地整治、工矿用地整治、未利用地整治

优化村庄用地布局:重点开展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降低农村人均用地指标,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耕地保护能力:通过利用宜耕后备资源,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集中连片改造、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现耕地增量提质,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重点对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废弃工矿用地以及拆迁撤并类村庄建设用地等进行复垦、复建和生态修复,补充耕地、林地和生态用地。

 

4、陆海统筹 强化陆海一体化发展格局

4.1 加强陆海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建立 “流域—河口—岸带—海域” 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流域、海域统筹、协同推进的管理格局:

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加强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河流入海口及海湾生态修复,对沿海生态节点进行整治修复,开展退围还海、还滩。严格控制对自然岸线占用,恢复入海河口和潮汐通道等重要节点的生态功能,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自然岸线“零”占用。

加大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重点保护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渤海海峡生态廊道,保障黄海重要渔业资源“三场一道”和海洋哺乳动物生存空间,形成蓝色生态屏障。

 

4.2 统筹陆海产业体系和空间利用

构建陆海联动的“蓝色粮仓”产业链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促进围海养殖向渔业用海功能区集聚。

建设水产加工与集散基地,形成育苗、海洋牧场、加工、冷链物流等一体化渔业产业链。

强化临港产业陆海统筹发展

统筹“陆域开发、岸线利用、海域功能”。

建设10个陆海产业复合区,集中有序布局海洋产业,配套一体化港口集疏运交通设施。

 

4.3 分类引导海岛和岸线利用

有居民海岛(40个)

长兴岛:以石化、精细化工、造船业、装备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为主;

长海县、庄河岛屿组成生态旅游海岛群:主要发展海产品增养殖、休闲旅游度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无居民海岛(498个)

规划按照主导功能划分为自然生态(471个)、渔业(21个)、旅游娱乐(5个)、公共服务(1个)四种类型。

将273个重点保护海岛纳入生态红线控制,实施整岛保护、封岛保育等保护措施。

优化岸线利用结构

大陆岸线:提高城市生活、旅游等公共岸线比例;保障港口等重大战略项目岸线利用,适度推进“退围还海”。

海岛岸线:严格保护尚未开发利用岸线。

 

4.4 建设高品质美丽海湾

塑造大连滨海特色,建设三大类23处美丽海湾,25处高质量美丽沙滩。打造大连市国际化知名沙滩精品项目。

 

5、风貌塑造 彰显多元文化魅力

 

5.1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文化名片”

 

2个历史城区

大连历史城区:体现大连枕山襟海、广场组合、肌理拼贴城市空间形态特色的片区。

旅顺历史城区:体现环山面海、轴线统领的山海格局特色区域。

2个历史片区

旅顺旧市街历史片区:体现旅顺双城并立的格局特色。

金州古城历史片区:体现典型明清卫城格局的“方城十字大街”结构特色。

4片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

2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南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凤鸣街历史文化风貌区、连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黄金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空间

充分挖掘西洋古典、日式、俄式等各类历史建筑、铁路遗产、工业遗产等文物资源,改造成为各类特色小型展示馆、美术馆、科技馆等,作为进一步体现大连多元文化的优质载体,提升大连城市形象,促进文化旅游。

 

5.2 塑造屏山聚湾、欧亚海韵的浪漫城市风貌

紧抓大连作为海滨城市的特色,统筹进行城乡空间与自然环境、使用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和整体设计。打造一座屏山聚湾、欧亚海韵、创新包容的国际浪漫都市。

 

保护山海生态资源,一幅千里山海自然画卷

串联城镇空间节点,一幅百里湾区都市画卷

彰显城市人文意象,一幅十里洋场风情画卷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保护“山、海、田、岛”自然生态基底,促进自然山水与现代化都市风貌和谐共生。

塑造城市景观风貌

“山海骨架、城镇骨架、人文骨架”构建大连城乡特色空间,塑造大连滨海临山景观风貌。

 

5.3 营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的特色

塑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城市特色空间结构

划定五类风貌区以彰显大连欧亚海韵特色

通过高度控制强化山海城交融的城市特色

打造垂山、贯城、沿湾、向海滨海都市景观风貌

科学布局通风廊道保障城市环境品质

 

6、活力创新 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6.1 科创策源与创新提升

结合高端技术就业岗位分布,依托“园区、校区、城区、景区”等多区联动的创新资源,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多样化需求。着力打造近悦远来,人人享有发展机会的科技创新策源城市。

聚焦发展科技创新产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推进。

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核心创新区。依托高新园区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创机构等高等*和科创产业密集区,探索“园区、校区、城区、景区”四区联动的发展模式。

提升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点产业园区的创新研发功能,形成产业创新功能区。

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结合存量建设用地转型利用与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生长空间。

 

6.2 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构建“5 + 4 + 3 + 1”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5 是指制造业中的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汽车、中高端消费品工业五大

主导产业;

4 是指服务业中的现代金融、物流、贸易、文旅四大主导产业;

3 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命安全、洁净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1 是指都市现代农业。

 

6.3 分类管控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调控存量建设用地规划策略:认、留、改、撤、转

认定划入附近的产业园区,允许未来扩建或产业升级。

保留开发边界内园区内的优质工业用地。

建议保留的地块,进行产业改造,提升产业能级。

建议撤销工业用地用途,用于生态复垦。

允许通过整体或自发转型,转为公服配套设施用地或服务业用地。

引导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策略:迁、增、储

在考虑城市总体结构、生态构架、周边功能、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予以确定。

现有产业用地的搬迁腾退。

大型优质工业项目可增加园区或用地。

为未来优质项目提供储备用地。

 

7、品质宜居 塑造浪漫滨海特色

 

7.1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名片”

充分利用大连陆海生态多样性,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样性保护空间,重点加强斑海豹、黑脸琵鹭栖息地保护。通过生态廊道的修复与构建加强生物栖息地的系统性联系。

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分布区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蛇岛蝮、迁徙候鸟、野生斑海豹种群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城子坦滨海、青堆子湾、庄河河口湿地,重点保护东方白鹭、黑脸琵鹭等濒危物种。

 

保护和修复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

金石滩国家级海洋公园、长海海洋珍贵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长山群岛国家海洋公园、仙浴湾滨海区等。

海岸防护极重要区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瓦房店市三台子湿地。

 

7.2 打造高品质游憩网络

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山体以及自然保护地中“一般控制区”构建郊野公园群。以绿道串联各类绿色资源,建设半山漫道、滨海绿道等特色游憩线路,城乡融合,满足人民亲近自然的需求,构建人文型、都市型、临山型、滨海型等“四个慢区”的高品质游憩空间。

 

7.3 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社区生活圈

构建全覆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多元人群的需求特征,完善商业、文化、体育、*、卫生、为老服务等设施配置,城镇地区15分钟步行可达,服务范围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万—10万人;乡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和生产服务设施。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型试点社区,在户外活动空间、道路安全、儿童服务设施等方面,为儿童营造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社区空间。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心城区率先开展老年友好型试点社区。全面覆盖老人保健康复、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建设和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和老年公寓,实现全市新增住宅适老性达标率100%,提供无障碍化步行环境。

 

8、基础支撑 打造低碳韧性城市

 

8.1 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

 

8.2 城市出行绿色便捷

链接全球、直通东北亚、快速通达市域、便捷高效服务中心区建设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构建快速高效的城市轨道

交通网络

营造舒适宜人的慢行出行环境

建设智慧化现代化的城市

交通运营体系

 

8.3 构建多层次、绿色高效、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市域: 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为主骨架、轨道快线为补充,重要枢纽“站到站”90分钟可达。

中心城区: 以轨道快线为骨架、轨道普线为主体、局域线为补充,核心区“门到门”60分钟可达。

城镇圈: 以市域线为骨架、局域线为基础,“点到点”30分钟可达。

 

8.4 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安全为核、绿色驱动、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发展。

供水保障

充分保护本地水源,实施开源节流;形成“北水南调、东西互济、多源联动、丰枯调剂”的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

供电保障

加强大连电网与辽宁主电网联络,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建设“电网立体、电源独立、供电分区”的现代化电网。

供气保障

新建黑岛LNG接收站,与大孤山、营口LNG接收站共同构建成稳定的上游气源供应格局,市域布局天然气“高压一张网”系统,保障燃气供应安全稳定。

供热保障

优化城市供热体系,建设以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供热体系。

防洪排涝

科学合理确定防洪标准,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水系;优化城市竖向,提高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

避难场所建设

统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疏散通道等城市安全空间的规划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的三级避难场所体系,以及物资储备和应急医疗机构。

海绵城市

从“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四个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消防救援

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陆地、水域、空中相结合的消防救援系统,合理布局各类消防站。

应对海平面上升

预留滨海生态系统后退空间,推进海堤生态化改造,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加强自然岸线保护。

抗震、地质灾害防御

强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灾害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抗御地震灾害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8.5 增加蓝绿碳汇能力

强化陆域绿色碳汇

增加森林积蓄量、矿山修复       修复草地碳汇

探索海洋蓝色碳汇

强化海岸带碳汇:海洋蓝碳主要包括海草床、盐沼地等沿海生态蓝色碳汇。统筹规划渔业布局,减少生态海草床与渔业养殖冲突。

 

8.6 构建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系统建设

构建从支撑平台到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格局,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

5G基建

基本实现乡镇以上5G全域覆盖、重点行业应用场景覆盖;加强农村5G建设,实现农村产业数字化。

数据中心

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推进海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建设。

智慧能源

利用风电、光伏、海洋能提供电、热、冷、淡水等资源,对网源荷储进行智慧数字化管理。

信息管理

打造智能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形成集约化智慧城市基础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推进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产业三大场景应用。

 

9、实施保障 提升空间治理水平

 

构建大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实施监督体系,推进城市高水平治理。

规划传导实施保障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制度

⊙完善规划技术标准

⊙完善相关地方法规

⊙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来源:大连自然资源管理局

免责声明:本图文内容为大连购房网当地加盟运营商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购房网平台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拨打举报电话:4008-035-055,联系平台删除,购房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购房网免费专车
购房网为大连置业者提供舒适看房,放心买房的一站式贴心服务,免费专车接送售楼处,带看楼盘,陪同讲解,提供真实可靠的楼盘分析,达成交易独享优惠。
电话预约免费看房车: 4008-035-055
 
已有928人成功报名
  • 本月开盘
  • 下月开盘
序号 区域 楼盘名称 价格
1 四季书院 9500元/平米

本月开盘